药物减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郭宇宽国际关系中的是非和面子o3gas5zx [复制链接]

1#

郭宇宽:国际关系中的是非和面子


这次韩国和日本的关系真是有点儿闹得不可开交了,为了独岛纠纷,野田佳彦给李明博写亲笔信,居然被退回了,日本外务省不接收,韩方就通过邮局给他寄回去。在我看来,韩方有些不得体,人家日方主动写信毕竟是客客气气想跟你沟通,就算坚持原则也不必以这种撕破脸的方式来表达立场。比如《论语》中记载的两件事情,很值得我们东亚国家的人来重温这种传统的智慧。一件事是有一个叫孺悲的人想见孔子,但孔子不大喜欢他,他去见孔子的时候,孔子就称病不见,让门人转告他,但在这个人要走的时候,孔子又在家里弹琴,意思就是使这个人知道:其实我没病,就是不想见你。孔子在这点上可以说做得非常委婉,但又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另一件事,讲有一个名声不是很好的人叫阳货,有一次给孔子送了一头小猪,按照礼节孔子不回礼是不行的,终于有一次孔子趁这个人不在家的时候去他家里见他,意思就是你给我送礼了我不回礼不合适,但我就有意选你不在的时候到你家还礼,大家都不失面子。结果孔子在返回的路上恰巧撞上了阳货,他就把孔子喊住很不客气地训斥了一下。孔子也是唯唯诺诺地应承,没有跟他撕破脸。孔子一方面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另一方面很少和别人撕破脸。(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在这个角度上来理解面子,其实面子就有点像是一层窗户纸,在没有捅破的时候,两者之间的矛盾是隐含的,双方在尝试沟通解决的方法。一旦这层窗户纸被捅破,就意味着两者不再寻求通过合作的方式来解决矛盾,而是类似于国家与国家之间宣战的这种状态,那双方就可以用各种手段来对付对方,而且这个事情是公开地摆在大家面前。(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所以看孔子在处理和别人的交往,一方面他清晰地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态度,另一方面他又不会公开地引起这个人的不满,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不伤面子,也就是给双方未来探讨解决这个事情留下了合作的空间。这种智慧其实是一种农耕文化的智慧,农耕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人和人的居住集中,特别是在一个村庄中,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或者是即使我们有再大的矛盾,也要抬头不见低头见。可想而知:如果你在村庄里面,如果有一个人和你结为死敌,就是说两方面都失去了理智,非要搞个你死我活,这对大家都不是一个好的结果。所以在儒家文化中间就会特别强调人和人之间不要撕破面子,要和而不同,既要表现出我的意见、我的态度,同时又不轻易树立自己的敌人。这种智慧在一个农耕文化下、在孔子的时代起作用,在今天其实在很多地方也同样有用,比如在国际的外交舞台上,一个国家和另一个国家的关系也可以理解为一个村庄中邻里的关系,你和我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小布什那种动不动就想跟别人打仗的牛仔性格,只适用我看不惯你就打你,打不过你就躲着你,或者我们俩不是朋友就干脆一辈子不要见面的状态,而今天所面临的国际困境是:有这么多国家,有不同的观念、有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立场,很多事情这个国家做得会让另一些国家觉得不爽,但是回到最根本的出发点上,要面临的现实就是国家和国家之间谁都离不开谁,除非流氓到极点的国家,由联合国来制裁,最后在国际舞台上总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因此儒家的这种人和人之间不要撕破面子的智慧,在今天的现代社会中依然有其发挥的余地。(作者系长策智库研究员)(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