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正在减肥还是准备减肥的人群应该都听过“减肥三分靠练,七分靠吃”这么一句话,且不论这个说法的科学性与否,至少,对于格子间里的上班族而言,“如何吃”远比“如何练”要来的更容易些。
因此,绝大多数的“减肥爱好者”抱着只要吃的正确就达成了一半减肥目标的心态,一边用Excel表格研究各种代餐、轻食的卡路里,一边耍着手机躺平等待体重减轻。
上述的“七分减肥爱好者”最终是否真的如愿以偿还是图了个心里安慰的具体数据没人统计过,但是凭这个减肥群体,硬生生吃出了田园主义、薄荷健康这些知名轻食品牌,也吃出了价值千亿的轻食市场。
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年,轻食市场规模将扩大到亿元。
在各大商家的广告营销中,由生菜、胡萝卜、玉米粒、鸡胸肉等主要食材组成的轻食(营销语言称之为减脂餐、塑形餐、健身餐)仿佛是对现如今的小康社会进行的一次消费升级。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曾经明明是菜场最便宜的肉质——鸡胸肉(叮咚买菜鸡大胸实时价格约10元/斤),放到了轻食的搭配里,好像变得比肯德基的奥尔良烤翅(叮咚买菜鸡翅中实时价格约25元/斤)还要高端、精致。
与千亿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线下的轻食市场并未形成较大规模的头部品牌。
即使是近两年比较有名的共禾之约,目前累计全国门店不过百余家,甚至达不到一个二线城市的行业门店数量。
轻食具有制作简单,食材相对固定,易于标准化等特点,如果头部公司可以快速占领市场,较大的需求很容易形成边际成本递减的优势,继而反向增强市场优势。
但是,由于目前消费者尚处于认知起步阶段,而由于其固定食材和制作简单,口味也很难出彩,并不容易形成品牌效应和忠诚度。
而轻食的消费者较多的是追求低卡和饱腹感,口味只要达到及格线即可,对于其他附加的消费体验并不敏感,所以轻食市场反而更像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小规模分散化明显。
根据天眼查轻食行业公司数据显示,共有存续企业余家,但其中个体及个体工商户企业占比达90%以上。
另一方面,线上的轻食玩家借着资本的东风,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年11月,线上轻食销售品牌薄荷健康已完成D轮融资,本轮由铭耀资本领投,投后估值超过20亿元人民币。
据悉,过去三年薄荷健康营收保持约%的增速,截至目前薄荷健康月销售额已经突破1亿元,年整体销售额目标达到15亿元。
去年,因为全麦面包含量虚标而翻车的线上品牌田园主义,预计年可实现开票销售6亿元—8亿元、税收达万元以上,3年内开票销售可达20亿、税收达到1亿元,计划5年内在主板上市。
谁都不会想到,只有在饥荒时期才会进入国人餐桌的窝窝头(本质上也是一种全麦面包),居然有望造就一家上市公司。
由简单的水煮和凉拌就可以食用的轻食,更像是对中餐口味的一次消费降级,却是对消费理念的一次升级。
国人在经历了从“吃得饱”到“吃得好”的过度后,逐渐迎来了吃的绿色和健康的消费升级。
或许有一天,“健康”和“美味”两者可以不再对立,减肥也可以是一件快快乐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