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减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胡吃海喝居然没胖难道体重真有记忆 [复制链接]

1#

3年多前生了汤团,产后仅仅2个礼拜,就基本恢复到了怀孕前的体重。生娃前我也不算是健身爱好者,唯一的运动就是每周一次30-40分钟的游泳,并且这个频率一直保持到生产前的一周。本以为成功卸货,万事大吉,但没想到体重管理最终输给了“母乳第一”。

2年半的亲喂生涯有血泪也有欢乐,但其中最让人头疼的,还是在奶水质量和饭菜分量之间的矛盾。等到汤团断奶,我大概比产后重了5公斤。(才5公斤,能有多重啊?你去抱一抱一袋大米就知道了。)于是,每次开开心心去买衣服,结果都是万般羞愧空手而归。

直到去年夏天,受到了好友惊人蜕变的感召,我生平第一次认真地把“减肥”列入了年度计划。

原本,我也算是个微胖女生,身边也不乏“热衷”减肥的好友。断食、断肉、断碳水,有氧、无氧、瑜伽操,效果是肯定的,但结果就未必了。体重忽高忽低,情绪时喜时忧,往往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如初,令我一度怀疑减肥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或许是机缘巧合,在我“受到感召”后不久,我在“得到”听到了冯雪医生的《科学减肥16讲》,从此豁然开朗。因此我想跟各位简单分享这个“小而美”的课程,和我的实践成果。

以下内容,真人真事,仅供参考;有用最好,不喜勿喷。

尊师指导

冯雪的课4个模块共16讲,每讲音频约10分钟,全部听完也不太费劲。我简要罗列每讲的重要大意(不过还是建议大家自己听听全文):

一、基本原理

1.明确减肥目标应该包含体重、体脂、体型3方面。

BMI:女18.5-23、男18.5-24;

体脂比例:女20%-25%、男15%-18%;

腰围:女80cm、男85cm;

腰臀比:女0.8、男0.9;

2.少吃多动是根本,过分偏食不可取。合理碳水、严控脂肪、补充蛋白;

3.减肥的起点是生活方式,减肥的终点也是生活方式。

二、减肥方案

1.饮食是基础!每天少吃大卡,慢慢就会瘦下来;2.食物尽量少加工,一半蔬果、一半肉饭;3.断糖断脂都不行,地中海饮食虽然起效慢,但易坚持;4.运动是辅助。少量多次,每次半小时。不爱运动,每日快走;5.作息规律睡眠足,多称体重多记录。三、医学干预1.先调整生活方式,再考虑药物治疗;2.减肥手术不推荐,除非已有并发症;3.规律轻断食,每周2、3天,减少卡,6点前吃完;4.科学定目标,半年百分十。先改生活方式,后去减肥机构。四、重要议题1.代餐很推荐,但要看标签;2.体重管理要从娃娃抓起,三餐吃饱,零食减少,睡眠要好。

我的方案

虽然冯老师的课程中,每一讲的内容都似曾相识,或者对于某些朋友来说已经是“烂熟于心”,但好处在于:系统、全面、科学、合理。尤其是那些反反复复啰啰嗦嗦了好几遍的“生活方式”,确实形成了“曝光效应”,成为了我最重要的指导方针。

按照我对课程的理解,和我自己的实际情况,我定了一个简单的减肥方案:

目标:半年减重4-5公斤,体脂体型基本达标。

饮食:早、午餐正常吃,晚餐免主食,荤食减半,素食照常。

运动:每天20分钟KEEP中的HIIT课程,每周5天。生理期改为热舞操。

轻断食:每周1天。早:2片面包1杯牛奶;午:鸡肉/牛肉沙拉;晚:1杯酸奶加少量蔬果(19点前吃完)

记录:每日起床睡前、餐前餐后称重记录

和原先的日常生活相比,减了晚餐,加了运动,并且初次尝试了轻断食,整体没有太大的调整。从重要程度来说,饮食调整必须执行,运动计划尽量完成,轻断食先尝试起来,再控制频次。

实践过程

由于饮食减了量,初期确实会在睡前有明显的饥饿感。加上我也是个地道的荤食主义者,要是肉没吃够,会极大程度上影响心情。因此,有时实在馋得不行,也会在中午增加肉类的分量,但保证晚餐按计划进行。

2-3周之后,饥饿感就不再让人讨厌了。而经过了3-4个月,如果哪天睡前没有了饥饿感,反而会清楚地提示自己,“今天吃多了!”,到第二天,则会有意识地减少饮食,尤其是晚餐。这大概就是冯雪说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养成吧。

运动方面,KEEP中的初级HIIT课程,每天换着做一组。虽然周末和节假日也偷个懒,不过整体的完成率应该还是超过80%的。生理期时的“热舞操动感舞步”系列,强度也比较低,而且带操的老师无论舞感、乐感,还是力量感,都非常好,跳完操,心情也会变得很好。

再来就是轻断食。实话实说,严格按照计划进行的轻断食平均下来只有每月二次,其他的都免不了多吃了几口。不过既然有个目标写在墙上,那肯定还是会刻意少吃些。轻断食当晚真的非常饿,但神奇的是,一觉醒来,精神倒是挺好。不知道是不是冯雪说的“自我清理和修复”功能真的起到了效果。

当然,减肥路上也有很多诱惑。每月从杭州回到上海的父母家,满桌都是我爱吃的,难免“口不由心”,2天的超额食量当然也会反映在体重称上。不过一旦周一开始恢复“计划饮食”,2-3天,体重又能回到正轨。所以,我觉得减肥也未必要“一条路走到黑”,偶尔绕个小道,换个心情,也不是大问题。

实践结果

从年7月6日开始实行计划,到年2月1日,近8个月,阶段性成果如下:

体重:53.9kg–49.6kg

BMI:21.6–19.8体脂:27.9%-25.3%腰围:79cm–74cm

腰臀比:0.87–0.82

整体成绩基本达到我的目标,不过随之而来的春节才是真正的“大考”!

回家过年的7天,为了不影响节日里的兴致,我没有带上体重秤。难得的长假,每天的中餐和晚餐基本都安排了不同的约会。虽然不至于撑到扶墙,但肯定也是放开了限制,有啥吃啥。

等到开开心心过完年,回家一称,49.8kg,仅仅重了0.2kg,着实让人惊喜!

回顾假期中体重没有“豁边”的秘密,大概可以归结为二个方面:

一、吃得早

平日里7点才吃的晚餐,节日里6点不到就开餐了。慢慢悠悠吃到7点半,已经觉得饱了。餐后聊聊天,玩玩switch,也能消化点食物,等到了12点入睡,居然略感小饿。

二、吃得慢

一般肠胃觉得饱了,要在20分钟后信息才会传达给大脑。因此,小口品尝,细嚼慢咽,边吃边跟“民间大厨”们聊聊手艺经,学学私房菜,也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大脑知道“饱了”,无意间也减少了摄入量。

阶段性的胜利固然鼓舞人心,但从长期来看,更高兴的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养成。在“体重不过百”的基础上,下一个阶段就是优化比例的问题了。

人们都说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而要说到减肥,恰恰需要的是这样一个习惯,一个缓慢而长久,易执行又易巩固的习惯。毕竟,享受好生活与享受好身材本来就不该是一件矛盾的事情,眼光放长远,才能更自在!

Hi,我是Nico,

一个爱旅行,爱看书,也爱理财的85后妈妈。

如果你也喜欢我的分享,还请转发、点赞、加“在看”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