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早期图片 http://www.baidianfeng51.cn/baidianfengluntan/Reply_805.html人到中年后
往往逃不掉“发福”的命运
有的人甚至不仅吃得不多
还有事没事做做运动
但依旧挡不住发胖长肉的步伐
可谓是到了“喝口水都胖”的地步
这样看来中年发福在很大程度上都无法避免
所以有些人便开始认为
“发福”其实也是“幸福肥”
代表生活顺心如意,无忧无虑
但中年发福可能带来的健康隐患却不容小觑
“发福”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我们常说的“发福”指的是机体由于摄取的热量超过消耗的热量,多余的热量便以脂肪的形式的形式储存在体内,导致体内的脂肪积聚过多,大于正常值,且根据研究显示我国人群的肥胖特点以腹型肥胖为主。
“发福”的判断标准主要有两项,即体重指数(BMI)和腰围。在世界范围内,通常会用体重指数(BMI)来衡量人体体重的水平: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
若体重指数(BMI)≥25.0,则可判断为“发福”。
而腰围则是衡量脂肪在腹部蓄积(即腹型肥胖)程度的最简单、实用的指标。
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即判断为腹型肥胖。
为什么人到中年易“发福”基础代谢率逐渐放缓
基础代谢率是判定人体能量代谢水平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反应人体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速率,在摄入同样多食物的情况下,基础代谢率高的人则不易变胖,脂肪不会过度积聚,而基础代谢率低的人脂肪更易过量囤积。
人至中年后,全身器官机能都会逐渐进入一个平缓运转的时期,此时人体各部位各系统的能量代谢功能也同样会放缓,年龄越大则基础代谢率水平越低,即使摄入与年轻时期同样分量的食物,身体也难以负担代谢,最终就容易导致体内囤积大量过剩营养,形成脂肪,进而“发福”。
内分泌变化
因内分泌变化而导致中年“发福”的情况在女性群体中较为常见。
雌激素对人体具有保护作用,可以促进肝脏内多种蛋白质及胆固醇代谢酶的合成,而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卵巢功能的衰退,体内雌激素分泌水平不断下降,其对脂肪的代谢作用也会随之减弱,机体则更容易囤积脂肪。
药物因素影响
一些慢性疾病药物会对食欲和体内激素平衡产生影响,进而导致人体代谢无法将能量完全消耗,过多的脂肪在体内堆积。另外,还有一些药物会导致体内的水分滞留,也同样易导致“发福”。
中年“发福”不是真有“福”
中年“发福”并非真的有“福”,而是悄悄埋下了一系列健康风险隐患。
糖尿病发病风险提高2至5倍
有研究指出,年龄在中年及以上的肥胖人群属于Ⅱ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尤其腰围增大比体重增加更加危险,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糖尿病的最大凶手之一。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高
体重指数(BMI)在25.0-30.0之间的成年人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为21%,比体重指数(BMI)<25.0的成年人高出1倍。
有研究团队研究发现,与体重保持正常相比,在25岁到中年时期(平均47岁)从非肥胖变为肥胖的人群,总死亡风险增加22%,心脏疾病相关死亡风险增加49%。因此25岁后保持正常体重,尤其是防止中年时期的体重过快增长,对于预防因心血管疾病过早死亡风险非常重要。
关节软骨负担加重
肥胖程度对于关节软骨的磨损损伤程度有一定影响,且软骨一旦完全磨损就很难再修复,只能通过手术置换人工关节。
有研究证实,29岁以上的同年龄段人群,随着肥胖程度的提升,关节软骨负担加重,其损伤风险也随之增高,而18-28岁年龄段人群中肥胖对关节的影响程度较小。
中年减肥有技巧
虽然很多人都逃不过中年“发福”,想要减肥,但其实不必过度焦虑和着急,由于中年人体质已经和年轻人有一定差异,即使需要减肥,也不应盲目追求纤瘦体态,如果减肥方式不当,例如过度节食等可能反而会造成营养摄入不足,体重下降过快、过多,最终导致骨密度下降等其他不适症状。
因此建议中老年人减肥前可先考虑以下几种情况:
轻度肥胖且不患有心血管疾病者,不一定要减肥;
因身体原因存在一些运动禁忌,更不适合运动减肥,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寻求其他方法来控制体重;
肥胖且患有其他慢性疾病者,适当减肥,在保证基本营养充分的前提下,以改变饮食习惯、生活运动习惯为主,科学有效且逐渐慢慢达到减肥目标即可。
增加日常运动频率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制定一套系统的健身运动计划,帮助身体更快燃烧消耗脂肪,即使没有时间去健身房做系统专业的运动锻炼或者进行骑自行车、攀登、游泳等运动也可以每天尽量多走些路来消耗体内能量,例如少坐电梯多爬楼梯,少坐车多步行等。
改变饮食习惯
吃饭时细嚼慢咽且至吃到七分饱就停,这样不仅可以避免过度肥胖,还可以缓解肠胃消化负担。
此外很多中年人的日常饮食都离不开酒、带糖饮料、腌制类食品和烧烤油炸类食品,这种不良的饮食喜好也需要改善,营养均衡搭配也可以减少脂肪过度囤积。
保证睡眠质量
睡眠时间不足会影响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水平,所以想要减肥充足的睡眠也十分重要,如果因为工作或其他客观原因偶尔无法保证睡眠时间充足,也可以通过在入睡时让周围维持黑暗环境等方式尽可能保证睡眠质量,从而使身体进入正常的新陈代谢运转中。
本文部分信息与图片均整理自网络,文章仅用于信息交流,有关疾病、治疗或药品的专业问题,请咨询医生或有关资质的医疗人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