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湿疹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w/210426/8890895.html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多数国家的肥胖患病率都在上升。
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全球有6亿人肥胖,39%~49%的人(28~35亿人)超重或肥胖。年至年,有73个国家肥胖患病率翻倍。
肥胖可导致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增加心血管病发病及死亡风险。
年,高体重指数导致万人死亡,超过三分之二由心血管病引起。
美国心脏协会(AHA)发表肥胖与心血管病科学声明,指出肥胖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病,而且是多因素的,生物学、环境、心理社会等多层次因素共同促成了肥胖。
(文末可下载PDF全文)
声明指出,内脏脂肪过多是心血管不良预后的独立指标。肥胖导致心血管并发症,不仅与全身脂肪量有关,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脂肪分布。
影像学研究表明,内脏肥胖患者中,最常见的是肝脏脂肪堆积,表现为非酒精性脂肪肝。
指南认为,以腰围为标志的腹型肥胖是心血管病的风险标志。
腰围超过身高一半
心血管病风险较高
对于肥胖的评估指标,虽然腰围是评估腹部肥胖的主要指标,但是考虑到体格大小,腰围/身高作为肥胖的指标,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预测心血管疾病的指标。
PURE‐China研究组发现,如果身体“横着长”,腰围超过身高的一半,就有可能存在血脂异常和高血糖等代谢问题,心血管病风险也较高。
此外,腰臀比(WHR)已被证明独立于BMI预测心血管死亡率。通过腰围、WHR评估的肥胖已被证明是一种独立于体重指数的心血管疾病因素。
运动可减少内脏脂肪
即使体重无变化
体力活动,或结合饮食的体力活动干预,已被证明可减少内脏、心包脂肪和心外膜脂肪。
对不同年龄的男性和女性进行的随机研究发现,与非锻炼对照组相比,每周3~5次,持续12~52周的锻炼可以减少内脏脂肪。
即使没有体重减轻,运动也可以降低内脏脂肪,一项Mta分析报告称,在没有体重减轻的情况下,运动可减少6.1%的内脏脂肪。
在没有体重减轻的情况下,内脏脂肪减少,可能是肌肉等增加有关。
声明指出,减少热量,也可减少腹部脂肪。但与饮食干预相比,大多数研究显示运动在降低内脏脂肪更有益。
减少腹部肥胖最有益的体育活动是有氧运动,力量锻炼的效果不明确。
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是不是“有氧运动”,有个简单的衡量标准就是心率。心率保持在次/分钟的运动量为有氧运动,因为此时血液可以供给心肌足够的氧气。
因此,有氧运动的特点就是强度低、有节奏、持续时间较长。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游泳、自行车、健身操、跳绳等。
有氧运动▲常见有氧运动特点对比
同样,高强度运动的也并非总是优于中等强度运动。甚至3个月的步行,也可明显减少内脏脂肪。
尽管有许多药物可以降低体脂,但生活方式干预可能与药物一样有效,甚至比药物更有效。
研究分析发现,满足目前建议的每周分钟的体力活动,可能足以减少腹部脂肪。
肥胖者该不该调整
抗血小板药物剂量?
研究表明,肥胖可能会促进血小板活化,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后,血小板的抑制作用减弱。
但临床上却发现,肥胖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反而较好,这与血小板检测结果相矛盾。
由于研究的样本量太小,无法得出关于临床结果的决定性结论,声明没有就肥胖患者抗血小板药物剂量调整提出建议。
肥胖的危害
并非完全由并发危险因素介导
基于多项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肥胖与冠心病的高发病风险相关,主要是由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和其他共病介导的,即使校正了这些危险因素,但肥胖也存在显著的冠心病残余风险。
声明指出,过度肥胖可通过肥胖有关的共病间接损害心脏功能,也可直接对心肌和血管系统造成影响。
除了上述过度肥胖对冠状动脉外膜血管的影响外,肥胖也与冠状动脉微血管异常有关。
但是目前,没有研究表明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减肥,可以明显降低心血管疾病或死亡率,虽然心血管危险因素有所改善。
肥胖是心衰的独立危险因素
许多研究已经证实肥胖是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左室肥厚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危险因素,多项研究证实肥胖是心力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
肥胖对左室收缩功能,尤其是左室舒张功能有潜在的不利影响。
过度肥胖的其他人体测量参数,如腰围、腰臀比和腰围/身高比也与心衰风险独立相关。
目前,几乎没有证据表明体重减轻能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但体重减轻可以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和其他伴随疾病如睡眠呼吸暂停或糖尿病。但是在心衰患者中,存在肥胖悖论,肥胖者预后相对较好。
奥利司他在治疗肥胖伴心力衰竭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有限。
新型降糖药物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A)已证明对减轻体重和减少心力衰竭和心血管死亡的住院治疗有效。
这些药物的试验目前正在进行中,结果将在未来5年内公布。
肥胖者
心源性猝死和房颤风险也增加
声明还指出,现在有令人信服的证据支持过度肥胖是心律失常中的重要风险因素,尤其是心源性猝死和心房颤动。
体重指数每增加5个单位,心源性猝死风险就增加16%。肥胖是为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非缺血性病因,腹部肥胖起重要的作用。
估计五分之一房颤与肥胖有关。中年体重指数升高与晚年房颤的发生密切相关。
也有充分的证据证实了减肥的益处。声明指出,体重管理应作为管理房颤管理的一部分。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群中肥胖患病率的增加,有必要评估肥胖相关心功能不全的潜在机制,并通过未来的研究改善对肥胖和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管理。
声明强调
严重肥胖的年轻患者比例的急剧增加,需要采取更多的上游干预措施,对肥胖症作为一种慢性病进行一级预防和更好的治疗。
参考资料:ObsityandCardiovascularDisas:AScintificStatmntFromthAmricanHartAssociation.Circulation.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感谢授权
END往期推荐
高清视频:心衰是怎么发生的?
心脏日常保养须知
心血管年度进展盘点
↓↓↓点击下载PDF全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