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中医诊疗倡导者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941838.html阵,为战术之始。
我国古代*权对于阵法的应用已经持续了数千年之久,在《孙膑兵法》中更是记载着“方阵、圆阵、疏阵、数阵、锥行阵、雁行阵、钩行阵、玄襄阵、火阵、水阵”等古代战争常见阵法。
同样的,除了我们华夏文明以外,在其他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也同样有着各种各样的阵法。
其中就有一个名为“马其顿方阵”的阵法,不但威名传遍了古代的地中海区域,更是助亚历山大大帝成名,成就了一个横跨古希腊、古埃及、以及古印度等三大文明古国的庞大帝国版图。
更是使得亚历山大大帝位列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四大*事统帅之一。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样一个看似极为普通的方阵变得如此不普通呢?
毕竟就以我们华夏文明的阵法种类来看,“方阵”虽然常见,但充其量也就只是一个最基础的方阵不是吗,最后往往也都会根据战场局势的变化而变换成其它阵型。
其实不是,由于文化属性的不同,虽然马其顿方阵名字有个“方阵”,可其性质实则跟华夏文明对“方阵”的定义完全不一样。
马其顿方阵的优势
大家想啊,我们华夏文明对于“方阵”的应用,往往都是在开战前排列成方阵的形式,通常阵型的中间部分便是最高统帅的所在地。属于一种比“圆阵”还要更基础的阵型。
一方面是能在战前就凝聚出一股萧瑟的肃杀之气,也就是气势。
另外一方面则是为了在面对一些特殊情况之时,能够顺势变化成其它符合时宜的阵型。
就好比方阵左、右、后等方向突然出现了伏兵,被包围了,那么也只需要稍微调整一下就可以变为防御为主的“圆阵”。
如果是准备发起冲锋的话,方阵在变换成“雁形阵”、“锥形阵”等冲锋阵型方面也要比行*阵型更为方便快捷。
反观马其顿方阵,其对于“方阵”的定义就是一个正儿八经的攻击阵型,就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一旦阵法构不成方阵,那这个阵型也就破了。
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则是因为马其顿方阵的兵种结构跟现代*队的编制极为类似,属于多兵种联合作战。
如果以满编来看的话,一个马其顿联合方阵一般是由四个初级方阵构成,而这四个初级方阵又分别是由重步兵、轻装盾兵、辅助兵以及骑兵等兵种构成。
或许大家会觉得这跟我们华夏文明的阵型结构没啥区别呀,毕竟我国古代也同样存在多兵种联合作战的情况。
就好比我国古代的“锥形阵”,通常不就是以骑兵部队作为尖刀部队的吗,否则连突破敌*阵型都难。
但是如果大家看看“马其顿方阵”所使用的武器就知道为啥马其顿方阵无法随机变换阵型了。
首先是在马其顿方阵的前排,便是编制中数量最多的重步兵,他们所使用的武器一般都是长矛和盾牌。
盾牌没什么特殊的,就单纯的为了防御,但是长矛不一样。这个长矛的长度将近十八英尺,也就是五米多将近6米。(大体样式如下图)
或许会有人觉得如此长的长矛,势必在灵活性方面就大打折扣,这个没错。
因为这些重步兵的长矛也不是为了上前拼杀的,更多的则是为了逐步向前推进,以及从正面来保护后方士兵的安全。
所以在每个长矛的末端,其实都还存在着一个尖头的锋刃,为的就是能将长矛更好的固定在地面上,从而借大地来抵消敌方骑兵冲锋所产生的冲击力。
最前排重步兵之后的重步兵的长矛同样可以插在地面上,不过不再是搭在盾牌上,而是搭在了前排重步兵的肩膀上,从而得以尽心尽力的用盾牌保护前排重步兵防御不到的地方。
从而也就形成了一堵类似于只露出长矛在外的盾墙。
继而在重步兵之后,便是轻装盾兵,或者说是标枪轻步兵,他们同样持有盾牌,目的就是为了防御,同时还会拿着长矛或者标枪。
不过轻装盾兵的长矛不像前面重步兵那样长,一般与标枪长度类似,他们在马其顿方阵中的作用更多是为了投射标枪,或者在第一波冲锋过后助前方扫清漏网之鱼。
至于最后的辅助兵就简单了,一般也比较随性,有拿弓箭的,也有拿标枪的,或者是负责投石机的,更多的则是前排重步兵的预备兵,以便随时替换下前排受伤或者阵亡的士兵,保持阵型完整。
相信大家不难发现,这样的一个阵型,最强大的防御在前排,最强的攻击力也在前排,那么其首先在阵型纵深上就不可能太长,事实也确实如此,马其顿方阵的纵深通常只有十几人。
为的就是后排能轻松的支援前排,否则以前排那五米多甚至六米多的长矛,一旦敌方突破进来,那可就等同于彻底乱了,根本就施展不开。
而且纵深过大也会影响到推进的机动性。
同时也不难发现,亚历山大大帝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属实与马其顿方阵也有着很大的关联,面对这样一个如刺猬一般的盾墙,还把长矛固定在了地面上,又有哪个骑兵能撞破大地呢?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让如此厉害的马其顿方阵最后败在了罗马人之手呢?
ps:实际长矛要更长,盾牌也更小一点
马其顿方阵的缺陷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马其顿方阵最强的地方,同时也是其最弱的地方。
通过我在前面的描述,相信大家不难发现,马其顿方阵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威力,实则大部分借的都是“大地”的力。
从而在长矛与盾牌的配合之下形成了一个看似坚不可摧的盾墙,想冲破盾墙,首先就得突破那密密麻麻的长矛。
盾牌也同时能够最大化减少敌方弓箭或者标枪的伤害。
一旦敌方冲不破,那马其顿就可以逐步向前推进,直到战争结束。
可是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最大的缺陷,就是马其顿方阵的阵型一般都极为密集,而且侧方和后方防御力极为薄弱。
就像前面所说的,马其顿方阵的战线在理论是可以拉的无限长,只要空间足够,就完全能够形成一堵坚不可摧的盾墙。
可是其纵深却很短,能组织起有效防御的往往只有十几个人,一旦敌人从侧面突袭或者从后方突袭,马其顿方阵势必就十分危险了。
相信大家从上面那图也大概能看出来,当时的马其顿方阵纵深和密集程度基本就那种样子。就是盾牌样式不太一样,长矛也更长。
但是这其实也没什么大问题,大家别忘了,马其顿方阵还有骑兵部队会协同马其顿方阵一同前进,目的主要就是为了解决方阵的后顾之忧,其实也没什么大问题。
那么问题在哪呢?
问题是马其顿方阵对地形的依赖。
在平原或者一些丘陵地带还好说,各个小方阵都能够因为距离的紧密而凝聚成一个整体,从而在漫长的战线的加持下,最大化的发挥出马其顿方阵的攻击力和防御力。
继而随着推进也逐渐压缩敌方战争空间。
但如果在山谷之类的狭窄地形相遇,可就没那么容易了,一方面是战线没办法拉开,后排的重装步兵根本就发挥不出什么作用,只能靠前排步兵苦苦支撑。
可前排重步兵又不是铁打的,没有漫长战线所带来的联动支援,一根长矛又能支撑多久?
前面之所以要说马其顿方阵最强的地方同时也是最弱的地方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一点。
最为关键的是,马其顿方阵中的“重步兵”,也就是长矛兵的数量,一般都占据着整个方阵的一半左右。
另外一方面则是罗马自身,罗马*团虽然也有骑兵,但是由于其还处于连装备都要自己准备的“义务”兵时代,除了那些有钱人,基本没有人能承担的起昂贵的战马。
这也就导致罗马*团中的骑兵数量实则极为稀少,主要还是以步兵为主。
而且罗马*团的长矛也没有马其顿方阵的长矛那么长,更多的则是短剑与盾牌配合的轻步兵。
这也就意味着马其顿方阵那强大的抗冲锋能力在罗马*团这里根本派不上什么用场,那么长矛自然也就没啥用处了。近距离交战的话还没有罗马*团那么灵活。
虽然亚历山大大帝麾下的骑兵部队也极为厉害,毕竟其自己就身在骑兵队列之中,可问题是罗马*团的编制根本就不像马其顿方阵那么密集。
为了能更好的发挥出剑盾配合的优势及灵活性,罗马*团两个人之间的间隔普遍在一米以上,基本类似于我国古代的“疏阵”,不但能降低弓箭导致的伤亡,也让骑兵冲锋的意义无法有效发挥出来。
也就是说,在与罗马*团的交战中,处于山谷之中的马其顿方阵不但阵型都无法正式展开,更是因为过长的长矛而影响到了近距离交战的灵活性,从而处处受到更为灵活的罗马*团掣肘。
根本就无法正儿八经的发挥出马其顿方阵的威力,那么最后被罗马人打败自然也就无可厚非了。不是亚历山大大帝不厉害,而是命运的巧合让罗马*团以及地形就刚好克制住了马其顿方阵。
右下角留言,看看你喜欢哪种冷兵器!
武士刀传奇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