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内容为虚构故事,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1.案例研究
和很多“少部分”男人一样,方杰谋划杀妻又不想被抓,于是研究了很久的国内外经典案例。作为一个小说家,他对那些手法都嗤之以鼻。或者可以这么说,他认为那些犯案漏洞太多,风险太高。或者也可以这么说,如果犯下了拙劣的罪行,那么被抓到时,他不仅要为犯案本身付出代价,同时也会使自己的智商蒙受被看轻的耻辱。
这么说好像方杰是一个虚荣的人,其实倒不如说他这样是出于极端的谨慎。照理说这么谨慎的人根本不会想到自己身上会出现任何一丝犯罪的可能性,他并不是反社会人格,也确定自己没有心理疾病,关于为什么会对妻子暗下杀心,必须先从他的对经典案例的研究说起。
方杰的笔名就是他的本名,因为他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出名,并不想为大众增添记忆负担。同时,他从来不写神神叨叨结构散漫的东西,他的作品以严密巧妙著称,这让他非常得意。
他将这些案例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种,激情杀人型。如某某法院广场外离婚断头案。他认为阅读这种案例是对智商的轻视,这里就不谈了。
第二种,毁尸灭迹型——出于职业养成做批注的习惯,他在案例研究结构图旁做的批注是:弱智型。
分析:不论用什么作案工具,都需要处理凶器。先说作案过程,如果要见血的话,是下下策了。因为过程不可控,假若产生挣扎或搏斗,很容易留下自己身份的讯息。就说不见血的话,那么只能通过下药,一来,药物不是那么容易到手,自己去购买或者家里有,势必会留下购买或使用痕迹;
二来,使用了药物,通常还是需要别的作案工具——工具越多,越累赘;三来,尸体上若是留下镇定类或毒性药物使用痕迹,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再说处理凶器,搁近了,容易被发现,搁远了,到处都是天网摄像头,车子跑过哪里,一查就能查到。最大的障碍在于,自己不是不相干的人,而是丈夫,一旦出了事,首先调查的对象就是他,排除了他,才开始去找其他嫌疑人。美剧《重案组》他看过,也略识英文,知道妻子失踪或遇害时的黄金怀疑定律——“Itsalwaysthehusband.”
最后是处理尸体。在研究案例红宝书的过程中,他常常在阅读时义愤填膺,很想骂某某地马桶碎尸案、某某地烧屋焚尸案、某某地跨省埋尸案一句智障!通通智障!
摆脱嫌疑的最好方式是不去接触,接触越多,痕迹越多。在他丰富的博览群书的记忆中,记得爱伦坡的惊悚故事《黑猫》描写过一个“完美”的“毁尸灭迹型”杀妻案例——男主人公杀掉妻子后为了处理掉妻子的尸体,造成妻子失踪的假象,将妻子和水泥一起砌到了地下室的墙体里。
至于这么完美的犯罪是怎么产生漏洞的,自己去看书吧!反正他本人得到的教训是,但凡接触,总有你意想不到的痕迹留下!哪怕和尸体接触也不行!所以毁尸灭迹本身就是一件愚蠢的操作。那么现在必须做到在作案过程中不去接触,在作案成功后也不必去处理尸体......
2.原型启发
第三种:制造意外型。
来到这一种类型,方杰放下了茶杯并且正襟危坐,因为他知道使用这种手法的人是值得敬佩的,是长了脑子的聪明人。如果说,真的有做过事却脱身的人存在,那么很大一部分就是出自这一类型。
当然,意外可以有很多种类型,如果意外制造得拙劣,那么仍然会留下接触的痕迹......怎么使自己不参与意外,而使意外发生在妻子的身上呢?
为了达到这个效果,方杰考虑过学习催眠,通过催眠第三者来为他制造这个意外。为此他大量阅读了精神分析学派的著作,从第一代的鼻祖弗洛伊德的性本能到第二代霍妮的《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再到荣格的集体心理学。他读的越多,越知道自己心理非常健康——首先他不认同该学派的性本能压抑说。
确实,他承认妻子对他已经失去了吸引力,他认为是妻子不理解他、不爱他、不体贴他、对待他满腔虚伪、不知道他需要什么,不能够给他他需要的造成了这一切,而且,他们在一起这么多年从来就没有过热恋的感觉,从一开始就没有过神魂颠倒的感觉,那七年之后还会有吗?
他知道这件谋划不能说,假如要能说给别人听,一定会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离婚?!
他很讨厌但是必须接受,那就是世界上存在很多这样头脑简单的人,认为每件事的处理都可以这样简单。他知道妻子是不会同意离婚的,而且离婚给妻子带来的痛苦肯定更为巨大。
这样一想,所谓的性本能压抑说显得格外猥琐,况且,身边也接触不到可以实施这个计划的工具人。由此,他放弃了心理学的学习。
有一段时间他因为想不出好办法而整天忧心忡忡,在妻子叫他出来吃饭或者两人在沙发上一起用颈椎按摩仪的时候——两人都有颈椎病,妻子是由于低头看手机,他则是由于低头看书写作——都在想,怎么才能杀掉把眼前洗完碗在围裙上抹一下手就开始玩手机腰肢蠢笨毫无头脑的她变成一具不动不说的尸体呢?
但是他对她的态度仍然可以说是相敬如宾,整天下班之后就低头看手机妻子根本看不出半点异常。他辛苦地写作,妻子在超市当收银,他是整个家庭的经济支柱,
他希望妻子过世,但是他不会因为经济地位上的优势而对妻子采取精神暴力、冷暴力或一些心理游戏使她抑郁、自杀。什么方法他都想过,心理游戏或许也是个好方法,但是他不会让她因为任何原因自杀。
直到有一天他如获至宝,发现了一则国外的经典案例,首先说到结局,这个人逃脱了。
两次开庭,俄勒冈州法院判他无罪释放,但是出于小说家和丈夫的双重直觉,他知道这个人杀妻成功并且逃脱了!他的经验是这样的:艾瑞克(化名)在孩子的母亲琳达(化名)生日当天送给她46米高的鹰溪峭壁徒步一日游的活动作为生日礼物。
后来琳达失足掉下悬崖而死。法医初步尸检结果为,排除他杀嫌疑,但在四下无人之处,两人之中只有一个人生还的可疑事实,还是令胡德里佛县警方耗费人力财力和大量时间,多次在案发地点采用假人进行跳崖、推落、滑倒实验,
尽管存在诸多疑点,嫌疑人对死者生前的步伐、精神状态等供述含混不清且多次矛盾,几乎让人凭肉眼即可断定其中必有蹊跷,但是案件最后没有取得可以一锤定音的铁证。后来艾瑞克辞掉了工作,出国旅居。6年后他被引渡回国再次受审,仍然因证据不足而无罪释放。
这个案例使方杰兴奋得战栗起来,于是他着手开始策划属于妻子的悬崖事件。
经过对发生在泰国某地的类似案件和其他案件的分析和归纳,他不得不对这项计划做出一定的修改——首先,地点的选择必须隐秘且险要,人迹罕至。登山的理由可以是为了减肥或生日礼物。
其次,根据泰国某案例的教训,一定要确保妻子掉下悬崖后必须死亡。第三,根据艾瑞克(化名)的案例,尽管他最后被判无罪释放,但是过程其实非常惊险,几乎被群众的口水淹没,最后是在没有一锤定音的证据下迫使陪审团宣布他无罪释放。
谨慎的性格和超常聪明的大脑使他尽一切可能计划周密,这不仅是对自己生命安全的保护,也是对自己的智商尊严的保护。所以,仍然是那个难题——如何在使自己不推搡、不和妻子发生任何肢体接触的前提下,使妻子自己发生意外,掉下悬崖呢?
退一万步说,就算是掉下悬崖最后并没有死亡,那也不至于和泰国某案例一样落个谋杀未遂的罪名。
他陷入了沉思,不久,他感激上帝赋予他惊世的才华。
3.杀妻剧本
他在创作的时候,向来是最恨别人打扰的,而且妻子完全不懂艺术,只喜欢看爱奇艺上看《哑巴新娘》之类的苦情剧,每次跟那石器时代的剧情一起微笑一起哭。而且都什么年代了,到今天还能看下去《情深深雨濛濛》。如果被她来指点自己的作品,那么他一定会气到干出被自己的理智唾弃的激情杀人的蠢事。
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写手方杰在房间里写作的时候,会故意喊妻子进来给他换茶叶、送拿破仑蛋糕、换垃圾袋、清理打印机里卡的纸......是的,从前他的电脑都会上密码,并且在她进房的时候,把屏幕关掉,严密保护自己的草稿不被妻子看见。
现在他不仅大方让妻子进来打扰、参与他的准备过程,甚至专门让她去小新星文具店买来学生写作文的绿色方格作文纸,当着她的面用鸿兴2B铅笔居中写上大大的标题:杀妻剧本——
但是妻子一点反应也没有。她似乎没有看见,或者她看见了,但是没有引起她的注意?
剧本的第一页是这样的:
第一幕
第一场马仁奇峰玻璃栈道前最狭窄处
人物:小说家方杰、妻子刘媛媛
时间:午后四点多钟
方杰:哟呵——看这下面,一掉下去就被水冲走了,(向前挥手示意刘媛停下)你敢看么?
刘媛媛:(回头看向他,又向下看了看)还行。
方杰:还行吗?那我们就在这里休息下吧。
刘媛媛:在这里休息?怪危险的,只能容一个人侧着身子摸着山壁走,坐的不好怕掉下去了。
方杰:(笑捏她脸蛋)你怕了吗?
刘媛媛:不怕。
方杰:(哈哈笑)那就坐下。
刘媛媛:(坐下,拿出手机似乎在拍视频)
方杰:(略见不满,怕她在通